龍門石窟與甘肅 敦煌莫高窟、山西大同 云岡石窟并稱為“中國三大石刻藝術(shù)寶庫”。石窟始鑿于北魏 孝文帝時(公元471~477年),歷經(jīng)400余年才建成,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,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,現(xiàn)存石窟1300多個,窟龕2345個,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,佛塔50余座,佛像97000余尊。其中以賓陽中洞、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。
幾個具有特點的石窟參觀后,我們來到了石窟之最大,奉先寺。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,長寬各30余米。奉先寺的不平凡,在于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那雕像,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(shù)杰作。盧舍那佛像總高17.14米,頭高4米,耳長1.9米。據(jù)佛經(jīng)說,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。這尊佛像,豐頤秀目,嘴角微翹,呈微笑狀,頭部稍低,略作俯視態(tài),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,令人敬而不懼。有人評論說,在塑造這尊佛像時,把高尚的情操、豐富的感情、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(jié)合在一起,因此,她具有巨大的藝術(shù)魅力。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個完美的藝術(shù)整體。盧舍那大佛側(cè)旁還有其弟子阿難、迦葉、脅侍菩薩和力士、天王的雕像。這些雕像,有的慈祥,有的虔誠,再看邊上的天王、力士像,則是面目猙獰、咄咄逼人,把主像烘托得更突出。
之后,我們又依次參觀了古陽洞、藥方洞。通過游覽和天馬的講解,我們還了解了龍門的其它幾個最,最小的佛雕、最美的佛像、最丑的佛龕。還知道了龍門二十品,“龍門二十品”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,是魏碑書法的代表。魏碑上承漢隸,下 開唐楷,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。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,僅有一品在位于老龍洞外的第660窟(慈香窯)。這些造像記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、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。他們?yōu)樾⑽牡鄹韫灥禄驗槠砀粰譃亩_龕造像。他們的名字多在史書上有所記載。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,因此,龍門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(shù)的精華之作、魏碑書法的代表作,也是具有研究價值的史料。
參觀游覽后,我們一行來到對岸,遠眺盧舍那,再次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龍門石窟的文化和視覺沖擊。龍門石窟的文化、有佛教文化、有歷史文化、有沒有文化、有人文交流的文化,每次來參觀、每聽一次講解,就會有更多的感悟和收獲。
龍門石窟還有一個著名的傳說,那就是“魚躍龍門”,相傳,禹辟伊之水逆行而上,當游到伊闕龍門時,波浪滔天,紛紛跳躍,意欲翻過。跳過者為龍,跳不過者額頭上便留下一道黑疤,所以唐代大詩人李白在《贈崔侍御》詩中寫道: “黃河三尺鯉,本在孟津居,點額不成龍,歸來伴凡魚。"借助這個傳說,義工聯(lián)也祝愿今天在這里游覽的志愿者,各個鯉魚躍龍門,學習事業(yè)更上一層樓。
參觀后,大家也都紛紛表示這次的參觀講解學習特別有意義,希望能多開展這類活動,義工聯(lián)也會應廣大志愿者的要求,策劃開展洛陽文化系列研學活動,歡迎大家參加。
歡迎光臨 洛陽信息港 (http://www.reddance.com.cn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