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、德方鼎
西周開國時期的青銅方鼎,外觀式樣造型與洛陽瀍河出土的洛陽鼎極其類似,鼎面有頭朝下的小龍,寓意龍送福,自天來。中間的主紋飾是羊首,羊角是花紋,足部變得細長,與厚趠方鼎類似。而洛陽鼎是牛首,無銘文。
鼎有銘文,共5行24字,記周成王在成周祭祀武王,貴族德參與其事,受到成王賞賜,作器以記之。
"惟三月,王在成周,祉武王祼自蒿,成王賜德二十朋。用作寶尊彝" 三月,成王在洛都成周,在“京”室(太廟),舉行祭祀武王的“祼祭”大典。成王賜給參加大典的“德”二十朋,德制作了方鼎紀念。與何尊中記載成王五年“在四月丙戌,王誥宗小子于京室”記載敘事模式類似。證實是京”室的(太廟),四周有甲士護衛(wèi),松柏莊嚴,是舉行祭祀周武王“祼祭”大典的地方。 過去,有把(蒿)解釋為嵩山,說是在嵩山祭祀。也有人釋為“鎬”,說成王是從“鎬京”來成周參加祭祀武王的大典。此兩說都有誤。
銘文第一句就明確“三月,王在成周”,排除了周成王從外地(鎬京)來成周的說法。 第二句“從武裸自京”,說的是(祭祀武王)的大典,在(自)京(室 太廟)舉辦”。 第四句,“成王賜給參加大典的“德”二十朋。德制作了此寶尊彝方鼎作以紀念。 《尚書 周書 洛誥》記述:“戊辰,王在新邑烝,祭歲,文王骍牛一,武王骍牛一。王命作冊逸祝冊,惟告周公其后。王賓殺禋咸格,王入太室,祼。王命周公后,作冊逸誥,在十有二月。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,惟七年”。 其中的“王入太室,祼。王命周公后,作冊逸誥”,與德方鼎銘文記載的周成王在成周太室舉行祭祀武王的“裸祭”大典,然后命(德)制作寶尊彝的方式一樣。 ①戊辰:成王七年十二月晦日。 ②烝,祭歲,文王骍〔xīng〕牛一,武王骍牛一:烝,冬祭。歲,歲祭。骍,紅色。 ③王命作冊逸祝冊,惟告周公其后:作冊,官名。逸,人名。祝冊,宣讀冊文以告神、文王、武王,周公建成周洛邑之事。 ④王賓殺禋咸格,王入太室,祼:王賓,文王、武王之儐。殺,殺牲。禋,禋祀。格,歆享。太室,亦稱京室。成周王都太廟中央之室。祼,用酒撒地祀神靈,祭祀武王的典禮。 ⑤王命周公后,作冊逸誥:誥,誥命天下 ⑥在十有二月。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,惟七年:誕,乃。惟七年,周成王七年。 戊辰這天,成王在洛邑成周京室太廟舉行祭祀大典,向先王報告歲事,用一頭紅色的牛祭祀文王,用一頭紅色的牛祭祀武王。祭祀先王之后,命逸宣讀冊文,成王命周公輔政,逸作冊官將這件大事告喻天下,在十二月。周公輔佐成王,擔任文王、武王所受的大命,時為成王七年。 京:甲骨文“京”字像高臺上有宮觀建筑之形。京城宮廷所建的宮殿、亭臺樓閣等。 甲骨文卜辭中用作地名“京”。金文“京”字如下
(京,作重屋之形。多與甲骨文相同,
德方鼎中的
,是在京字的基礎(chǔ)上,四周添上十(甲),甲士守衛(wèi)森嚴的太廟京室。祭祀大典從太廟開始。亦可引申為京城、京都、京師。
7#
2025-2-13 21:29
評論(0)
收起評論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