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级无码在钱av无码在钱|波多野结衣久久|特黄av毛片免费在线欣赏|国产精品护士无码视频

<li id="3gdql"><th id="3gdql"><pre id="3gdql"></pre></th></li>

      <span id="3gdql"><del id="3gdql"><p id="3gdql"></p></del></span>
      <rp id="3gdql"><th id="3gdql"></th></rp>

    1. 君子——胡適之(轉)

      2017-11-10 06:39 37833人閱讀 24人回復 只看樓主

    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      君子——胡適之(轉)

      [復制鏈接]
      跳轉到指定樓層
      樓主
     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0 06:39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      中國文化中最深入人心的人格,便是君子(其反面為小人)。
      何為君子?君子的標準是什么?我們該怎樣做君子?
      若求答案,毫無疑問,胡適是一個標桿。

      陳丹青說胡適:“完全是學者相,完全是君子相?!?br /> 唐德剛說胡適:“謙謙君子,溫潤如玉。”
      羅爾綱說胡適:“我還不曾見過如此一個厚德君子之風。”
      錢鍾書說胡適:“統(tǒng)言之,胡適之品格絕高于魯迅、蔡元培等?!?br />
      1912年正月,郭沫若屏住呼吸揭開蓋頭,
      發(fā)現(xiàn)新娘竟長著“一對露天的猩猩鼻孔”,
      他立馬奮身奔出洞房,五天后離家出走。
      郭沫若說:“隔著口袋買貓,交定要白貓,打開口袋卻是黑貓?!?br /> 張瓊華獨守空房68年,一生無子女。

      1906年,魯迅被母親騙回老家完婚。
      新婚晚上,他獨自睡進了書房。
      第三天,他從家中出走,去了日本。
      魯迅說:“她不是我的太太,只是母親送我的一件禮物。”
      1926年,魯迅赴上海與許廣平同居。
      朱安獨守空房41年,一生無子女。

      胡適13歲時,母親便做主給他定了婚。
      訂婚后15年,胡適與江冬秀從未謀面。
      胡適內心也曾抗拒過、疑慮過、矛盾過,
      但終因“不忍傷幾個人的心”而沒有推翻婚事。
      “我深深懂得舊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。”
      1917年,留美歸來的北大教授胡適迎娶了江冬秀。
      史學家唐德剛說:“這位小腳、眼有翳、愛打麻將的女人,成了傳統(tǒng)中國社會最后一位福人?!?br /> 婚后,胡適寫了一首詩自我寬解:
      “豈不愛自由?此意無人曉。
      情愿不自由,也是自由了?!?br /> 這便是胡適——言而有信,行而有義。

      1919年,林語堂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。
      沒想到留學期間,經費用盡,生活斷炊。
      走投無路的他,只好求助于北大胡適。
      “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貸1000美元,待我學成歸國償還?!?br /> 不久,林語堂就收到了胡適的匯款。
      胡適說:“這是工資預支款,君歸國后,一定要回北京大學工作。”
      哈佛畢業(yè)后,林語堂又赴萊比錫大學讀博。
      他電報胡適:“再向學校預支1000美元?!?br /> 后學成回國,林語堂如約到北大任教。
      他找到校長蔣夢麟,萬分感謝。
      蔣校長感到意外:“哪兩千塊錢?”
      林語堂這才知道:“學校根本沒出過這筆資助——那都是胡適個人的錢。”
      而且這件事,胡適從沒有向外人說過。
      胡適資助的不僅只有林語堂,還有吳晗、羅爾綱、周汝昌、李敖、沈從文、季羨林、千家駒等一眾才子。
      他不僅僅資助才子,也資助販夫走卒。
      因為胡適交友從不論貧富貴賤。
      一次,賣燒餅的袁瓞來胡適家閑聊。
      胡適說:“我喜歡游泳,可鼻孔長了小瘤,呼吸不便?!?br /> 袁瓞說:“好巧,我鼻孔也長了一瘤,恐是鼻癌?!?br /> 胡適立即提筆寫了封信,讓袁瓞交給臺大醫(yī)院院長。
      信中說:“這是我的朋友袁瓞,一切費用由我負擔?!?br /> 當年之民國,很流行一句話——“我的朋友胡適之?!?br /> 胡適之仗義疏財,由此可見一斑。
      有一年,大學者陳之藩寄支票感謝胡適:
      他留學美國時受過胡適400美元的資助。
      胡適回信說:“你不應該這樣急于還此400元。我借出的錢,從來不盼望收回,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,永遠有利息在人間?!?br /> 陳之藩后來說:“我每讀這封信時,并不落淚,而是自己想洗個澡。我感覺自己污濁,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這樣澄明的見解與這樣廣闊的心胸。”

      胡適是倡導白話文的旗手,
      而黃侃是反對白話文的先鋒。
      一次,黃侃在講課中舉例說:
      如果胡適的太太死了,其家人電報必云:你的太太死了!趕快回來?。?br /> “長達11字。而文言僅需四字——妻喪速歸?!?br /> 胡適的回擊也令人叫絕。
      課堂上,胡適對學生們說:
      前幾天,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發(fā)信,
      邀我去做行政院做秘書,我拒絕了。
      同學們如有興趣,可用文言代我擬一則電文。
      學生寫完后,胡適選了一則字數(shù)最少的——“才學疏淺,恐難勝任,恕不從命?!?br /> 僅12個字,也算言簡意賅。
      但胡適說:“我的白話文電文就5個字:干不了,謝謝。”
      學生們紛紛嘆服。
      胡適倡導白話文,遭遇無數(shù)譏諷和謾罵,
      但胡適回擊總是溫文爾雅,從不進行人身攻擊。
      羽戈說:“你看他,哪怕與政敵論戰(zhàn),都是和風細雨,平心靜氣,連一句刻薄話都罕見,更不必說粗口了?!?br />
      1948年,胡適被迫離開北京時,
      留在寓所的物品中有500多封信件。
      往來的對象,幾乎涵蓋了國共兩黨主要領袖、軍政要人以及社會名流。
      胡適雖然朋友遍天下,但從來不曾喪失立場——既不加入國民黨,也不加入共產黨。

      新文化運動后,因政見不同,
      魯迅與胡適交惡。
      此后,魯迅在報刊上多次挖苦、諷刺胡適。
      面對魯迅痛罵,胡適從不應戰(zhàn)。
      而對于魯迅的文章,只要認為是好的,
      胡適就會大力推薦,比如魯迅的《隨感錄》。
      胡適便在演講中多次提到:“一夜不能好好地睡,時時想到這段文章?!?br /> 1936年,魯迅去世后,
      作家蘇雪林給胡適寫了一封長信,
      稱魯迅是“刻毒殘酷的刀筆吏,陰險無比”。
      胡適回信說:“凡論一人,總須持平。愛而知其惡,惡而知其美,方是持平。魯迅自有他的長處。如他早年的文學作品,如他的小說史研究,皆是上等工作?!?br /> 魯迅死后,胡適從沒發(fā)過一句惡聲。
      當許廣平就《魯迅全集》出版事宜給胡適寫信,
      請他“鼎力設法”介紹商務印書館時,
      胡適“慨予俯允”,立馬出面推薦,
      并擔任了魯迅紀念委員會委員,為《魯迅全集》的出版奔波效力。
      誅心是人類的通病,禍延千年,勿論中西。
      能做到胡適般“惡而知其美”者,有幾人哉?

      1936年,丁文江因煤氣中毒去世,
      胡適撰文紀念他時說了一件事:
      丁文江打牌,把輸贏看得太重,
      當他手握好牌,手心便會出汗,
      因此常被胡適等朋友取笑。
      羅文干說丁文江:“看錢太重,有寒傖氣?!?br /> 但胡適則反思——
      “及今思之,在君自從留學回來,
      擔負一個大家庭的求學經費,
      有時候每年擔負到三千元之多,
      超過他的收入的一半。
      他從無怨言,也從不欠債;
      寧可拋棄他的學術生活去替人辦煤礦,
      他不肯用一個不正當?shù)腻X。
      這正是他嚴格的科學化的生活規(guī)律不可及之處。
      我們嘲笑他,其實是我們窮書生而有闊少爺?shù)钠狻!?br />
      “寬容比自由更重要?!?br /> 這是胡適流傳甚廣的一句名言。
      有一次,他在給楊杏佛的信中說:
      “我受了十余年的罵,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,
      有時他們罵得不中肯,我反替他們著急。
      有時他們罵得太過火了,反損罵者自己的人格,我更替他們不安。
      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,便是我間接于他有恩了,我自然很情愿挨罵。
      如果有人說,吃胡適一塊肉可以延壽一年半年,
      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來送給他,并且祝福他?!?br />
      耿云志說:“中國最不缺的是極端的力量,最缺的是胡適這種溫和而堅定,自由而悲憫的力量。”

      李敖寫了《播種者胡適》一文,
      充分肯定胡適對國家、民族的貢獻。
      胡適讀罷此文后,給李敖寫了一封信:
      “說我在紐約‘以望七之年,親自買菜做飯煮茶蛋吃’,其實我不會‘買菜做飯’?!?br /> “說我‘退回政府送的6萬美金宣傳費’,其實政府從來沒有送我6萬美金的事?!?br /> “說‘他懷念周作人,不止一次到監(jiān)獄看他’,我曾幫過他小忙,但不曾到監(jiān)獄去看過他?!?br /> 信中指出的錯誤,全是給胡適貼金的。

      1937年,羅爾綱趕時髦,
      出版了《太平天國史綱》一書。
      《書人雜志》將其選入“中國最新十部佳著”。
      胡適讀后,當面批評羅爾綱:“做書不可學時髦。”
      “你寫這部書,專表揚太平天國,
      而太平天國之亂,讓中國幾十年不曾恢復元氣,
      你卻只字未提,這樣盲從做史是不對的。”
      正因胡適的耳提面命,羅爾綱后終成著名歷史學家。
      胡適學術上的偉大,不在于他的著作,而在于他的治學之方法——“大膽的假設,小心的求證。”
      “讀古人的書,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聰明到怎樣,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樣。”
      “世間有一種最流行的迷信,叫做‘服從多數(shù)的迷信’。人都以為多數(shù)人的公論總是不錯的?!?br /> 所以胡適覺得應該“大膽的假設”,
      不大膽地假設、懷疑,就不會有進步和創(chuàng)新。
      但大膽假設、懷疑之后,應該“小心的求證”,
      “有幾分證據(jù)說幾分話,有七分證據(jù)不說八分話。”
      “沒有證據(jù),只可懸而不斷;證據(jù)不夠,只可假設,不可武斷;必須等到證實之后,方才奉為定論?!?br /> 胡適學術上的偉大之處,正在于此。

      史學家顧頡剛說:“我的研究古史的方法,直接得之于胡先生,而間接得之于辯證法。”
      這種治學方法,也被胡適運用于做人做事中。
      所以他從來不站隊、不妄議、不盲從,不把別人的耳朵當耳朵,不把別人的眼睛當眼睛,不把別人的腦力當腦力。

      1952年,胡適應邀到臺灣講學,
      他當面對蔣介石說:
      “臺灣今日實無言論自由。
      第一無人敢批評彭孟緝。
      第二無一語批評蔣經國。
      第三無一語批評蔣總統(tǒng)。
      所謂無言論自由是‘盡在不言中’也。”
      當時的臺灣,連錢穆都沒膽這么說。
      1954年,臺灣召開“國民大會”,
      商議改選“總統(tǒng)”、“副總統(tǒng)”,
      蔣介石假意推薦胡適做總統(tǒng)候選人。
      胡適拒不接受:“我有心臟病,連保險公司都不愿保我的壽險,怎能挑起總統(tǒng)這副擔子?”
      有人問:“如果你真被提名甚至當選時怎么辦?”
      胡適答:“如果有人提名,我一定否認;如果當選,我宣布無效。我是個自由主義者,我當然有不當總統(tǒng)的自由。”

      1958年,蔣介石邀請胡適就任“中央研究院”院長。
      就職典禮上,蔣介石提出明確要求:“應擔負起復興民族文化之艱巨任務”,要配合當局“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”。
      蔣介石講完后,胡適站起來,一開口就說:“總統(tǒng),你錯了。”
      然后逐條駁斥蔣介石,說學術與政治無關。

      學者王元化說:“我這輩子,最欣賞胡適這句話。
      君子之本,知行合一”

      1962年2月24日,一場慶祝酒會上。
      胡適發(fā)表即席演講,不料講到一半,
      突然心臟病猝發(fā),倒地而亡。

      李敖說:“40年來,能夠一以貫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,宣傳他所相信的,而且在40年間,沒有迷茫,沒有‘最后見解’的人,除了胡適之外,簡直找不到第二個。”
      沙發(fā)
      洛陽_平常人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0 07:33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胡適,中國百年一遇的大家,真君子。
      沙發(fā) 2017-11-10 07:33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板凳
      又是一個春天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0 08:44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無論哪個時代,國家都需要胡適這樣的人才。我們這個時代呼喚胡適先生!
      板凳 2017-11-10 08:44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地板
      翠袖依風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0 09:33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那個大家輩出的時代中的真君子!
      地板 2017-11-10 09:33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5#
      翠袖依風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0 09:35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那個大家輩出的時代中的真君子
      5# 2017-11-10 09:35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6#
      hxy62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0 22:24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      7#
      洛小魚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0 22:38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“中國最不缺的是極端的力量,最缺的是胡適這種溫和而堅定,自由而悲憫的力量?!?br />
      好帖。
      7# 2017-11-10 22:38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8#
       樓主|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2 11:06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總統(tǒng),你錯了。
      8# 2017-11-12 11:06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9#
      行者!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5 15:37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豈不愛自由?此意無人曉。
      情愿不自由,也是自由了。
      9# 2017-11-15 15:37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0#
       樓主|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7-12-29 09:48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學者王元化說:“我這輩子,最欣賞胡適這句話。君子之本,知行合一?!?br />
      10# 2017-12-29 09:48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1#
       樓主|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8-1-4 19:02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胡適回信說:“你不應該這樣急于還此400元。我借出的錢,從來不盼望收回,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,永遠有利息在人間?!?
      11# 2018-1-4 19:02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2#
      孫長同 發(fā)表于 2018-1-4 22:32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君子一詞,在古代應該是指男女兩個人。君是指懂和執(zhí)行道德的女人,子是指懂和執(zhí)行道德的男人。后來因為閹割了男女兩性文化的分科,就混淆了使用得范圍。胡適之為人處世,算得上懂和執(zhí)行道德的男人。他這就是在“隨心所欲而不逾矩”自由王國狀態(tài)中了。就尊稱他為【胡子】好了。與老子,莊子,孔子,孟子,等等子齊稱謂。
      12# 2018-1-4 22:32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3#
       樓主|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8-1-5 11:43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孫長同 發(fā)表于 2018-1-4 22:32
      君子一詞,在古代應該是指男女兩個人。君是指懂和執(zhí)行道德的女人,子是指懂和執(zhí)行道德的男人。后來因為閹割 ...

      “胡子”這個稱呼,最有趣!
      古代北方游牧名族和中原勢同水火,漢代衛(wèi)青霍去病趕殺胡人,他們罵彪悍的中原男子為“漢子”。
      中原人罵他們胡說胡扯胡鬧胡攪蠻纏胡作非為……

      稱呼語的變化最有意思。后來的中原男人以勇武彪悍為榮,本來罵人的貶義詞,成了褒義詞。而胡子、騷胡子等罵胡人的用語,后來也成了占山為王的土匪強盜的代稱。

      13# 2018-1-5 11:43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4#
       樓主|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8-1-5 11:43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孫長同 發(fā)表于 2018-1-4 22:32
      君子一詞,在古代應該是指男女兩個人。君是指懂和執(zhí)行道德的女人,子是指懂和執(zhí)行道德的男人。后來因為閹割 ...

      “胡子”這個稱呼,最有趣!
      古代北方游牧名族和中原勢同水火,漢代衛(wèi)青霍去病趕殺胡人,他們罵彪悍的中原男子為“漢子”。
      中原人罵他們胡說胡扯胡鬧胡攪蠻纏胡作非為……

      稱呼語的變化最有意思。后來的中原男人以勇武彪悍為榮,本來罵人的貶義詞,成了褒義詞。而胡子、騷胡子等罵胡人的用語,后來也成了占山為王的土匪強盜的代稱。

      14# 2018-1-5 11:43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5#
      孫長同 發(fā)表于 2018-1-6 12:37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8-1-5 11:43
      “胡子”這個稱呼,最有趣!
      古代北方游牧名族和中原勢同水火,漢代衛(wèi)青霍去病趕殺胡人,他們罵彪悍的中 ...

      因為胡這是個姓氏的緣故,稱胡適之謂"胡子"是尊稱。就像稱古圣先賢一樣的道理。實際上也真的有趣。就像我們說孩子,小子等等稱謂,難道這與稱謂老子,莊子,孔子,孟子是同等道理嗎?這都是在閹割了性文化造字的狀態(tài)下,使文字混淆了使用范圍造成的。本來高尚的事情,人們卻認為低賤。胡這一字也一樣,就是指稱古代的歲月之意義。說北方民族是胡人,就是北方民族是還沒有用文字開化的民族,還是在茹毛飲血的低級階段,或者說還處在原始社會階段的人。性文化道德也一樣,談性,本來是從理論上向高等級的認識男女兩性關系的事。然而卻被認為是低賤的事,而不允許談論,誰談就認為是不符合體制。那這個體制是不是有問題?
      15# 2018-1-6 12:37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6#
      孫長同 發(fā)表于 2018-1-6 13:00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洛小魚 發(fā)表于 2017-11-10 22:38
      “中國最不缺的是極端的力量,最缺的是胡適這種溫和而堅定,自由而悲憫的力量?!?br />
      好帖。

      就是因缺乏了性文化道德的推理演繹程序,就缺乏了陰陽兩和到陰陽三合的二進制道德秩序。就只走極端,而不走和合了。
      簽訂完畢。
      16# 2018-1-6 13:00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7#
       樓主|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8-1-17 08:57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1937年,羅爾綱趕時髦,出版了《太平天國史綱》一書。
      《書人雜志》將其選入“中國最新十部佳著”。
      胡適讀后,當面批評羅爾綱:“做書不可學時髦?!?br /> “你寫這部書,專表揚太平天國,
      而太平天國之亂,讓中國幾十年不曾恢復元氣,
      你卻只字未提,這樣盲從做史是不對的?!?br /> 正因胡適的耳提面命,羅爾綱后終成著名歷史學家。
      17# 2018-1-17 08:57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8#
      又是一個春天 發(fā)表于 2018-1-17 16:51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學者王元化說:“我這輩子,最欣賞胡適這句話。
      君子之本,知行合一”
      18# 2018-1-17 16:51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19#
      濤聲微藍 發(fā)表于 2018-1-17 23:08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19# 2018-1-17 23:08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20#
      又是一個春天 發(fā)表于 2018-1-21 11:38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豈不愛自由?此意無人曉。
      情愿不自由,也是自由了。
      20# 2018-1-21 11:38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21#
      康力 發(fā)表于 2018-1-22 14:46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好文章
      21# 2018-1-22 14:46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22#
       樓主|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8-1-23 07:43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又是一個春天 發(fā)表于 2018-1-21 11:38
      豈不愛自由?此意無人曉。
      情愿不自由,也是自由了。

      從古代的孔子、蘇格拉底、莊子、柏拉圖到近現(xiàn)代的佛洛伊德,金岳林、胡適等人,凈意,守一,貌似不自由中獲得了思想自由和精神獨立。
      22# 2018-1-23 07:43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23#
       樓主| 平和淡遠 發(fā)表于 2018-1-23 08:18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向明 發(fā)表于 2018-1-17 18:16
      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很少,即使正直善良的人,有時也會說出善良的謊言,但那時是必須的。

      誠如先生所言,真正做到“知行合一”的人很少。

      “四海無閑田,農夫猶餓死?!薄罢l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!”這是唐代李紳《憫農》中的名句,感動了無數(shù)中國人,至今還是教育孩子的經典名句。但等他后來高居相位,驕奢淫逸、揮霍無度,為一碗雞舌湯,任幾百只雞滿嘴流血痛苦得到處撲騰。初心呢?早忘到九霄云外。面子和里子,天壤之別,不可想像。

      朱熹以“正心”“誠意”為“修齊治平”柱石,以“存天理滅人欲”為其思想核心,可后來人欲暴漲,作風糜爛。一千多年后被魯迅挖墳質問:老實交代,你的兒子從哪里來的?

      古代圣賢尚且如此,凡夫俗子更不易葆赤子之心。善與惡,都是相對的,讓善不委屈,讓惡不得意,除了自律,更得靠制度的約束。
      23# 2018-1-23 08:18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24#
      孫長同 發(fā)表于 2018-1-25 00:03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要分清自由與自然的界線。
      孔子到了六十多歲,才學《易》,并有{韋編三絕}一說。到了七十歲,才弄懂了:“隨心所欲而不逾矩”。若果在三十歲之前就弄懂了《易》。三十歲之后就達到了“隨心所欲而不逾矩”,那該多好啊。人從自然王國【未生下來前】到必然王國,【三十歲前】,再到三十歲后到達自由王國狀態(tài)。人類世界就是自由的和諧社會了。三個王國,就是三重境界。不能說是三個世界。按道德思想觀念,人類世界的劃分,是人到三十歲時,是界別人類世界的時間節(jié)點。俗話說,陽世三間,這三個王國就是陽世三間的節(jié)點。人沒有生下來時,在母體內這一間時是純粹的自然狀態(tài),那些人為的主觀的作用,都不管用。然而到了生下來后,就必然的必須接受父母的撫養(yǎng),父母的教育和社會的教育,這些較育教化,都是通過用人為又順人的本性的創(chuàng)造性的命名的語言文字的內涵意義來表達而實現(xiàn)的。所以這個階段的人都處在必然的必須狀態(tài)之中,必須接受這些教育教化。所以是必然王國狀態(tài)。從小到二十歲,從生理上和道德心理上都成熟了,就應該從語言文字理論上徹底弄懂了人生的意義所在。到二十歲以后,行**禮后,再行冠冕之禮結婚生孩子,經過十年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的這一間。就應成為一個尊守道德規(guī)矩的聞達之人,甚至成為一個圣賢之人,人類社會上的成年人,都處在這種狀態(tài)下,都能自由自在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,人類社會這一間還不是和諧社會嗎。這不也就是自由王國狀態(tài)嗎。這才是真正的自由,在道德規(guī)矩約束下的自由。不守道德規(guī)約束的那是自然狀態(tài),并不是自由狀態(tài)。
      24# 2018-1-25 00:03 評論 收起評論
      25#
      海闊天空· 發(fā)表于 2018-1-27 22:30 來自手機 | 只看該作者
      君子之本,知行合一
      因才疏學淺,笫一次讀有關胡適的這篇文章~很喜歡~多謝分享
      25# 2018-1-27 22:30 評論 收起評論

      發(fā)表回復

    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冊 微信登錄 手機動態(tài)碼快速登錄

      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      回頂部 發(fā)新帖 找站務
      投訴與建議快速響應
      公眾號
      掃描二維碼 關注公眾號
      登錄更方便
      移動端
      微信掃一掃到手機
      隨時看帖,分享朋友圈